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_2024年软考学习应考交流_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3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发送始末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0-21 14:10
  • 签到天数: 88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21:1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600" align="center"><tbody><tr><td align="center">  第一封电子邮件复印件<br/>  邮件题目: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大意:跨越长城,走向世界。这是中国通过北京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之间的网络连接,向全球科学网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br/><br/><br/></td></tr></tbody></table>  8月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共同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内首次刊发了有关国内首封电子邮件的消息。8月19日,记者辗转找到当时发送该邮件的参与者之一李澄炯老人,他向记者介绍了有关此邮件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对于今天的网民来说,也许是段神秘而有价值的记忆。<br/><br/>  CNNIC调查神秘电邮下落&nbsp;&nbsp;16年前发送信息在德找到<br/><br/>  去年下半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外籍高级顾问安玛莉(AnnMarie)受CNNIC委托,开始查找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的下落。<br/><br/>  “当时有关从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的线索并不是很清晰。”安玛莉先后多次从美国打国际长途电话向中国有关部门和专家请教、核对,但中国的官方资料中有关第一邮件的信息已无迹可寻,安玛莉只得到“邮件与德国有关”的答复。<br/><br/>  在美国南加州信息部门的帮助下,安玛莉从上千万条数据信息中查找到,“邮件是先被发送到了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随即,安玛莉赶往卡尔斯鲁厄大学。<br/><br/>  在卡尔斯鲁厄大学,安玛莉见到了邮件的发送者之一措恩(Zorn)教授,并被告知,“来自中国的那封邮件仍完好保留”。在短暂的检索之后,从中国发出的首封电子邮件真实地展现开来。邮件副本显示,该邮件内容为“AcrosstheGreatWallwecanreacheverycornerinthe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是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于1987年9月20日20时55分(北京时间)发出的。<br/><br/>  安玛莉将邮件打印件带到了中国,交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收存。<br/><br/>  首封邮件并无特定收件人&nbsp;&nbsp;实质内容是向世界打招呼<br/><br/>  带着第一封邮件的打印件,记者找到了当年任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的李澄炯老人。<br/><br/>  “那是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和西德巴符州政府的一个计算机国际网合作项目,发第一封电子邮件是整个研究组共同完成的。”李澄炯老人介绍说除了自己,当时研究组成员还包括技术顾问王运丰教授(现已辞世)、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措恩教授和其他同事。<br/><br/>  从1986年开始,研究组就开始在一台西门子7760大型计算机上进行方案设计和实验。当时国内尚未成为国际计算机数据通信网CSNET的成员,因此计算机只能先通过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中转”,与国际网络进行连接。“而且那时候也没有internet的概念,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发达国家对我们心存戒备,有意无意地设置一些‘壁垒’,计算机软硬件难以兼容的问题非常突出。”直到1987年7月份,措恩教授从德国带过来可兼容的系统软件,研究所的计算机才具备了与国际网络互联及发送电子邮件的技术条件。<br/><br/>  9月14日晚间,大家聚拢在“7760”周围,开始进行电邮的试验发送,并在邮件上方标明“testing”(测试)字样。李澄炯提出邮件内容用“越过长城,走向世界”,他认为“这符合当时中国实际发展状况。”随后,措恩教授按照该内容,在计算机显示屏上快速地敲下了英文邮件。但是,几次发送,计算机均显示发送失败。<br/><br/>  专家们不得不对计算机的系统和硬件设施进行重新检查确认,这一过程花了近一周时间。<br/><br/>  1987年9月20日,研究组准备再次向国际计算机网络发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是一封没有特定收件人的邮件。”李澄炯说,该邮件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网络寻呼”,希望外界收到来自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声音。20时55分,随着键盘被敲击发出的最后一声“吧嗒”,计算机屏幕上闪出“发送完成”字样。<br/><br/>  世界各地祝贺邮件纷至沓来&nbsp;&nbsp;成功对话提升中国网络形象<br/><br/>  “这意味着中国将可以直接和欧美各国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几乎所有大学和研究中心通讯和交换信息了。”李澄炯说,电子邮件发送成功之后接下来的几天,研究所不断收到了来自法国、美国等国家的回复邮件,其中还有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发来的贺信,也有外国朋友有益的建议和联通意愿。后来,王运丰教授还因此获得了德国总统颁发的大十字勋章。<br/><br/>  与国际计算机网络连接成功之后,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成为当时中国进入国际科技网的唯一入口。通过这个入口,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及中科院等20多家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都曾登录国际科技网,享用网上资源并交流信息。李澄炯回忆说:“最受益的恐怕算是国家天文台了,因为搞天文研究的专家需要更经常地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br/><br/>  谈起这些,该研究所另一位也已退休的专家阮任成认为:首次成功对话,其实是攻克了一个重要的国际合作课题,它对于改变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国际形象,推广网络应用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安玛莉则形象地把王运丰等专家们称之为“取经人”,她认为是他们把网络技术引入了中国,从而使中国在相对较早的时期实现了与国际网络间的对话。<br/><b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600" align="center"><tbody><tr><td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edu.cn/20030820/1emailp.jp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td></tr><tr><td align="center">  李澄炯老人向记者讲述发送邮件的故事。<br/>&nbsp;&nbsp;&nbsp;&nbsp;记者&nbsp;&nbsp;范继文 摄<br/></td></tr></tbody></table><p><font color="#c00000"><b>  相关内容:<font color="#000000">世界第一封E-mail仅有两字母“LO”</font></b></font></p><p>  据《互联网周刊》报道&nbsp;&nbsp;世界上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由计算机科学家LeonardK.教授发给他的同事的一条简短消息,这条消息只有两个字母:“LO”。LeonardK.教授因此被称为电子邮件之父。<br/>  LeonardK.教授解释,“当年我试图通过一台位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计算机和另一台位于旧金山附近斯坦福研究中心的计算机联系。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从一台计算机登录到另一台机。当时登录的办法就是键入L-O-G。于是我方键入L,然后问对方:‘收到L了吗?’对方回答:‘收到了。’然后依次键入O和G。还未收到对方收到G的确认回答,系统就瘫痪了。所以第一条网上信息就是‘LO’,意思是‘你好!我完蛋了。’”</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顶 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06-2-20 17:37:1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回事呀!没有写收件人地址的也可以发出去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升级  0%

    藤椅
    发表于 2006-4-16 20:14:39 | 只看该作者
    <p>路过,支持一下</p>

    该用户从未签到

    升级  10%

    板凳
    发表于 2007-6-5 12:30:47 | 只看该作者
    <p>谢谢了,学了不少</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_软考交流平台. ( 鄂ICP备11002878号-1  公安备案号:42011102001150

    GMT+8, 2025-7-7 05:27

    Software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SKIN BY DSVU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