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互联网繁荣时期,政府机构竞相开设网站,并且高企的电子政务开支水平也变成了一种常态。在电子政务相关举措上的开支持续增加——事实上,2009年,美国政府在 IT 上的开支预计超过 710 亿美元,其中,估计有 10%的开支与电子政务有关1。
尽管电子政务服务的总体开支已经大幅增加,但所花的这些费用尚未使电子政务兑现其承诺。公众对政府网站的热情已经锐减。美国人对电子政务的满意度已经开始下降2,尽管在这个 10年之初这种满意度曾稳步上升。2004年,《时代周刊》(Time)曾将三个联邦政府网站列入其“50 个最冷清网站”的榜单之中,尽管在最近的各次排名中,最多只包括了一个政府网站。
作为这种趋势的一个例证,有一个美国政府机构网站曾被公认是网上信息和办事方面的创新者,并成为其它政府机构竞相仿效的楷模,该网站的用户使用率证明其电子政务开支物有所值。然而,该网站最近采取的举措却未能获得用户的认同,用户认为,该网站已变得更难使用,新的服务项目太模糊不清和复杂难懂。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局限于美国。一个政府机构曾投资数百万美元开发一项服务,使市民能够在网上管理自己与政府相关的账户,但这项服务的使用率却低得令人失望——还不到 5%。
此外,数据表明,为提高政府运行效率的投资并未获得明显的效果。对 6 个美国政府机构的一次随机抽样调查表明,在过去 10年中,管理成本每年都要增加 7%~12%。公众对政府办事效率的感受也没有改善。根据Pew研究中心的调查,近年来,赞同“当某件事情由政府来运作时,它通常会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这一说法的美国市民的比例有所增加,已从 2002年的 53%上升到 2007年的 62%3。
文章对限制电子政务发展的三种障碍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这三种障碍分别是:管理效率低;缺乏与互联网相关的能力;以及在应用开发和内容创作的过程中,不愿意允许用户参与。
原文注册下就能免费阅读了《电子政务2.0》 http://china.mckinseyquarterly.com/links/352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