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1-18 12:18 |
---|
签到天数: 117 天 [LV.6]常住居民II
|
——评胡杨新作《感情经济学——如果梁山伯懂点博弈论》
如果说经济危机、金融风暴这些经济现象,以往离我们还相距遥远,那么如今已经直抵家门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经济时代,“经济”两个字已经无孔不入。那么用经济学定律来解构现代情感就成为了必然之势。
而现实是,婚姻经济学研究在西方可以获诺贝尔奖,在东方却被视作功利主义。因为在东方人眼里,感情和经济学,一个崇高,一个庸俗,岂能同日而语?可是无论我们对此多么讳莫如深,那些经济学定律早已作为“潜规则”在现代人的感情世界里运作着。而一旦我们深入了解才发现,之所以有那么多痴男怨女成为感情资本运营的输家,大概就是因为不懂“感情经济学”吧。
如果你还是无法把经济学与情感“对接”,那么以下几个问题可以帮助你了解真相:
我们为什么结婚?
就像两个公司合并是为了资源重组,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两个人结婚是为了产生协同效应。比如以前是两个人各自承担住房等生活成本,结婚后因为分担而减半。
我们为什么离婚?
大多是因为没有达到协同效应,导致资产重组失败。比如一方在结婚后沦为不良资产,最终被优良资产置换。婚姻市场,也同样是“良币驱逐劣币”。可以说,如今婚姻市场的资产重组频率越来越快了。
为什么我们会维持同床异梦的婚姻?
这是典型的路径依赖。简单地说就是你在一条路上走得太久,即使发现不舒服,也不愿意退出来重新选一条路。而走得越远,退出来的成本就越高,惰性也越强,最后也就演变成了得过且过。路径依赖告诉我们,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而选择的代价往往是那些未选择的东西。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女人?
所谓受伤,就是投入太多,收获太少,也就是产生了亏损。一个企业亏损,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竞争力。一个女人失婚,大约也是因为没有了竞争力。
竞争力来自你的实力,而不是你为家庭做了什么。一些女人一旦结婚就一劳永逸地消费起婚姻,不再追加投入。这样的结果往往是遭遇婚姻“停盘”。
为什么离婚后女人容易成为怨妇?
这就要提到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所谓“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的投资或承诺,无法回收,它不应该影响到决策以及将来。可是女人通常都会陷入 “沉没成本误区”。比如感情没了,婚姻结束了,她便感觉以往的投入都是“一场空”,于是在“反悔”中心生怨愤。怨妇就是这样炼成的。
为什么婆媳关系难处?
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告诉我们,如果你怀疑对方会做出不利于自己的选择,于是你的选择也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这样就制造了囚徒困境,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
现代婆媳关系被称为“仅次于婚外恋的夫妻感情杀手”。如果婆婆和媳妇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并寻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而不关心另一方的利益,那么就产生了“囚徒困境”。婆婆、媳妇各自为政,为了争夺男人的爱和家庭控制权明争暗斗,最后结果是“博弈失败”。这样在“困境”中挣扎的就不仅仅是两个女人,还有她们所爱的那个男人,甚至波及到“小家”和“大家”中的所有成员。对于围城里的路径依赖症患者,活学活用博弈论,是一条破解之道……
综上所述,当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那些让我们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问题时,突然会发现,问题很简单,对策也显而易见。可是由于我们“不懂”而与最佳策略失之交臂,也与幸福背道而驰。
经济学家茅于轼说:“我从事研究有一个信条,即不论多深奥的理论,如果透彻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的确如此。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推进,深奥的经济学理论渐次走下神坛,并逐渐成为现代人解决情感问题的“方法论”。
由此看来,擅长情感话题写作的女作家胡杨的新作《感情经济学——如果梁山伯懂点博弈论》,就是一部难能可贵的把经济学与感情有效“焊接”,以经济学的思维来思考、处理情感问题的抛砖引玉之作。
作者把目光聚焦在24个当代情感话题上,从 “爱情模糊学”、“婚姻管理学”两个部分着手,探讨现代人的情感困境以及出路。作者坦承自己是一个经济学的门外汉,“但是,我知道一个生活至理:任何一个事物都能带领我们到达曲径通幽处”。
显然这是一次“借船出海”——借“经济学”这条巨轮,扬帆情感世界之海,目的地是——幸福岛。
有首歌唱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现在让我们在胡杨的引领下,借“经济学”的慧眼,把自己打造成感情世界的赢家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