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color="#001877" size="6"><strong>如果你是参加考试者,请先读完考试教材之后再来参考。</strong></font></p><p><font size="4"></font> </p><p><font size="4">这是本人的一些总结,至于各位看官有什么看法都请提出来,完善这个推荐的读书体系,这样有助于共同提高和进步。</font></p><p><font size="4">信息技术类:</font></p><p><font size="4">一、《管理信息系统》</font></p><p><font size="4">《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薛华成,第3版)<br/>作 者: 薛华成 <br/>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br/>出版日期: 2003年12月 <br/>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结构、技术、应用以及对组织和社会影响的教科书。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结构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第二篇介绍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库的原理、概念和应用。第三篇介绍应用系统,包括层次、职能、组织和决策支持系统。第四篇介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包括:信息系统的规划,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运行管理,还介绍了信息道德和信息系统分析员的修养等。<br/>作者简介:<br/>1 研究领域<br/>管理信息系统,自动控制<br/>2 工作简历<br/>1935年08月生。</font></p><p><font size="4">学历:<br/>(1)1952-1956,西北工学院电力系,工程师称号(学士);<br/>(2)1957-1960,清华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研究生;<br/>(3)1986-1987,蒙古奥本大学信息系统系,访问教授,美国。单位:复旦大学。<br/>专业团体任职:<br/>(1)1993-,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会管理信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br/>(2)1993-,信息系统国际会议,国际联络员,美国。<br/>工作简历:<br/>(1)1960.3-1965.10,清华大学电机系,助教;<br/>(2)1965.10-1978.12,清华大学电机系自动化系,讲师,车间主任,教研室副主任;<br/>(3)1979.3-1985.9,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经管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br/>(4)1985.9-1987.8,复旦大学管科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br/>(5)1987.8-,复旦大学管科系,教授,系主任。<br/> 早年从事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如发电机自同期、离子励磁装置、NC系统、煤气管网计算机遥控系统等。八十年代开始率领创办我国第一个管理信息系统(MIS)专业,现为MIS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从事MIS开发、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基金支持的项目6项。发表论文(著)40余篇。完成培养硕士生逾50人,指导博士生7人。<br/>3 学术研究成果<br/>研究或管理成就:<br/>(1)1963-1964,中国第一套数控系统研制和定型,计算机电气系统负责人;<br/>(2)1974-1976,北京市煤气管网四遥与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技术负责人;<br/>(3)1985-1986,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总设计师;<br/>(4)1992-1994,863-CIMS企业环境分析与战略计划系统,课题负责人。<br/>专著或重要论文:<br/>(5)1976.7,某城市煤气管网远动系统的研究,中国科学;<br/>(6)1993.6,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br/>(7)1991.4,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管理工程。获奖情况:<br/>(8)1965,101数控系统,全国工业展览三等奖,国家经委;机械部;<br/>(9)1978,城市煤气管网四遥及计算机处理系统,全国科技大会表扬,国家科委;<br/>(10)1993,数据组织与管理(教科书),优秀图书二等奖,机械工业出版社。</font></p><p><font size="4"> </font></p><p><font size="4">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font></p><p><font size="4">《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第8版) 偏重于对对现代企业管理应用的前沿问题虚拟企业或者数字化企业的研究。</font></p><p><font size="4">作者:周宣光<br/>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第8版)是基于一个前提,即信息系统知识在创造有竞争力的公司、管理全球化公司、增加企业价值以及为客户提供有用的产品与服务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本书为大学本科生和MBA学生提供一本管理信息系统(MIS)方面的入门书,以便他们在成功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极其重要的知识。</font></p><p><font size="4">《管理信息系统》(第8版)依然遵循Laudon的传统风格,为学生和教师带来了信息系统在企业和管理用途上的领先视角。<br/> 企业投资于信息系统,是因为它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今天最主要的系统投资是企业应用系统,它能整合企业的整体信息,建立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强大链接。<br/> 数字化公司的企业应用系统的4个支柱是<br/>*供应链管理<br/>*客户关系管理<br/>*企业系统<br/>*知识管理<br/>在书中将介绍管理者如何开发、设计和实施这些主要的系统,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来源。学生们将学会如何分析数字化公司的企业问题、开发系统解决方案并管理企业应用系统。</font></p><p><font size="4">作者简介:<br/>KennethC.Laudon<br/>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信息系统教授。Laudon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撰写了十余本关于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组织与社会领域的教材,并发表了大量文章。他当前的研究工作集中于大型信息系统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规划和管理。</font></p><p><font size="4">JaneP.Laudon<br/>信息系统领域的管理咨询顾问。JaneP.Laudon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她的研究兴趣包括系统分析、数据管理、软件评估等。她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任教。</font></p><p><font size="4">该书前言:<br/>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第8版)是基于一个前提,即信息系统知识在创造有竞争力的公司、管理全球化公司、增加企业价值以及为客户提供有用的产品与服务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本书为大学本科生和MBA学生提供一本管理信息系统(MIS)方面的入门书,以便他们在成功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极其重要的知识。<br/>企业的数字整合:数字化公司的崛起<br/>因特网的成长、贸易的全球化与信息经济的兴起重新塑造了信息系统(IS)在企业与管理中的角色。因特网技术成为新企业模式、新企业流程与新知识分配等的基础。网络公司的失败并未阻挡公司利用因特网技术来驱动其业务。公司可以利用因特网及网络技术使它们的工作更为电子化,更平滑地连接世界各地的工厂、办公室与销售人员。领先的企业如思科系统公司、戴尔公司和宝洁公司都已将其网络延伸到供货商、客户和组织外的其他团队,因此能对客户需求或市场变动立即做反应。思科系统公司的经理人员利用信息系统在任何时候均可“虚拟结账”,经由最新的订单、折扣、营收、产品毛利和员工费用等数字,计算出合并财务报表。主管们可以经常地分析组织中各个层级的绩效。这种通过数字化整合公司内外,由仓储到执行单位,由供货商到客户,正改变着我们如何组织与管理一个公司。最终这种改变将导致公司全面数字化,所有企业流程以及与客户和供货商的关系也都能数字化。在数字化公司,信息可在组织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支持企业决策。因此,我们也相应地把本书书名的副标题改成“管理数字化公司”。<br/>第8版新增的部分<br/>本版更充分地探讨公司的数字化整合,以及利用因特网来驱动数字化企业流程从事电子商务与电子化企业。本版特别注意到新的应用与技术来提升公司与客户的关系,以及通过与供货商和其他合作伙伴间更亲密的合作以创造新的附加价值。并且也注意到需要验证组织中信息系统的企业价值。以下的特色与内容反映了这些新的方向。<br/>对数字整合中的企业应用系统更广泛的介绍<br/>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及知识管理等系统,再加上企业系统都是今天数字整合的公司中主要的企业应用系统。本版更详细地探讨了公司如何利用企业应用系统去协调遍及企业的活动、决策和知识,以创造与供货商和客户间的价值网络。<br/>●第1章及第2章介绍了四个企业应用系统。<br/>●第2章提供了对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及企业系统的详细讨论。<br/>●第10章则对知识管理系统提供了广泛的探讨。<br/>●在本书其他章节中亦对企业的应用系统有更多的说明。如第13章包括了企业应用系统导入的困难;第3章讨论了万维网的价值;第4章讨论了如何利用因特网达成供应链管理系统;第11章则详细介绍了决策支持与主管支持系统在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企业层面的决策制定上的应用;第14章则讨论在企业应用上日益重要的安全议题。<br/>●每一章包括了一个“窗口”框或是一个案例研究,用于介绍企业应用系统、数字整合及因特网技术。<br/>●第6章、第9章及第12章广泛地涵盖了数字整合的信息技术基础建设,其中包括了万维网服务、XML、企业应用集成软件及因特网工具与服务。<br/>新的焦点在于信息系统的企业价值<br/>在第1章的新素材中提醒学生必须明确信息系统是如何提供更好的管理决策及更高的公司利益。第13章“了解系统的企业价值及变革管理”进行了重新修订,以囊括MIS领域最新的研究,即如何衡量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价值。第6章讨论了信息技术资产的总拥有成本,以及公司是应向技术服务公司租赁硬件、软件及其他技术还是自己购买的问题。案例研讨、“窗口”框及项目,要求学生去分析书中讨论的那些系统如何提升公司的价值。<br/>更注意到企业应用系统的功能<br/>在每一章的最后,增加了一个“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栏目,说明每一章的主题与企业主要功能领域的相关性:财务与会计,人力资源,制造与生产,以及销售与营销。在该栏目中亦指出学生可以在本章的何处找到各项功能的应用范例。<br/>更多的学习项目与问题解决<br/>这一版较前版更以问题解决与项目为导向,我们增加了一个新的学习项目协助学生对书中的概念有更深的了解。<br/>新的应用软件练习每一章的特色是提供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应用软件练习,学生可以利用电子表格、数据库、网页开发工具或电子演示软件来开发出解决方案,有一些练习题需要学生综合利用这些应用软件工具和万维网。这些应用练习已经重新设计使得它们比以前的练习需要有更多的思考,与每一章的主题更具相关性。新的应用软件练习包含了如下企业问题:<br/>●改善供应链管理(第2章)<br/>●分析一个网络企业(第4章)<br/>●为汽车销售设计一个客户数据库(第12章)<br/>●为信息技术投资做资本预算(第13章)<br/>在Laudon网站〈www?prenhall?com/laudon〉上提供了练习所需要的数据文件与完整的操作说明。<br/>新的领导议题<br/>除了涵盖我们已经描述过的企业应用系统及系统的企业价值之外,这一版还包含了最新议题的处理:<br/>●网上服务(第12章)<br/>●Wi?Fi 无线网络(第8章)及Wi?Fi的安全议题(第14章)<br/>●公用计算模式(第6章)<br/>●对等计算及网格计算(第6章)<br/>●面向对象建模(第12章)及统一建模语言(UML)(第14章)<br/>●商业智能(第11章)<br/>●协同商务(第2、4章)<br/>●新的因特网企业模式及私有数据交换(第4章)<br/>增加对伦理与隐私权的关注<br/>涉及伦理的章节被移到本书较前部分,以反映它的重要性。在第5章对数字化公司的伦理及社会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观点。由于电子商务的兴起,隐私权与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今天最紧迫的伦理与社会议题。而这些议题更不能为管理者与专业人士所忽略。<br/>新的“管理者工具箱”<br/>每一章的“MIS动态:管理者工具箱”中有一个清单可帮助学生们利用每一章的概念去处理一些具体的企业问题,例如:如何整合无线网络到企业战略中,如何由客户关系管理中获取利益,或是如何发展一个灾害复原计划。学生们在做课堂项目及未来的工作中,可以在这些章节中找到可利用的原则。<br/>更实用的章节目标<br/>我们重新设计了每一章的学习目标使它们能“对学生更友好”。现在每一章的目标列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答对于IS专家及一般的企业管理者均能很容易理解,且在每一章的摘要说明了该章问题的答案。举例来说,这些新目标是:<br/>因特网技术如何支持电子化企业及供应链管理?<br/>在我们的组织中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处理及存储能力去管理信息与企业交易?<br/>我们该如何管理我们公司的软硬件资产?<br/>学生们可清楚地了解在他们的工作中要利用哪些知识。<br/>本书概述<br/>第1篇关注的是系统的组织基础、它们的战略角色、驱动电子化企业的组织和管理变革,以及数字化公司的崛起。文中广泛地介绍了真实世界中的系统,并强调了与组织、管理、企业流程的关系及重要的伦理和社会议题。<br/>第2篇提供了了解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描述硬件、软件、数据存储与电信技术等组织信息技术基础建设的构成。第2篇最后说明了所有信息技术如何与因特网共同运作,为企业的数字化整合创造新的基础设施。<br/>第3篇叙述信息系统在组织知识的取得与分配,以及加强企业中管理决策制定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描述如何通过知识工作、群组合作、人工智能、决策支持及主管支持系统来支持知识管理、工作群组的协同合作及个体与群体决策的制定。<br/>第4篇强调组织内建立系统的流程,叙述了公司如何利用新的信息系统去重新设计其组织和企业流程,以及新技术所扮演的角色,如用于快速应用开发与数字整合的万维网服务。管理者必须了解系统的企业价值并管理与系统相关的变革。<br/>第5篇详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议题,包括了全球化的信息系统。它详述了必须采用适当的技术、政策及程序来确保质量、安全与控制。由跨国系统及全球性的企业环境叙述了许多例子。本书及学习软件包整合了因特网技术的应用。<br/>每章概要<br/>每章包括:<br/>●描述本章重点的详细大纲。<br/>●描述真实世界组织的开场故事,用来建立本章的主题与重点。<br/>●给学生简易明了的一串学习目标清单。<br/>●与各章主题相关的管理挑战。<br/>●“管理者工具箱”中的清单帮助学生应用每一章的概念去解决企业中特定的问题。<br/>●“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专题讨论,指导学生以每一章的概念去处理功能性的企业应用系统。<br/>●结合本章管理、组织与技术关键议题的管理总结,并提出问题以供讨论。<br/>●包含学习目标的本章摘要。<br/>●可测试学生对于本章主题理解程度的复习问题。<br/>●应用软件练习,需要同学使用应用软件工具和以各章的概念为基础去解决真实企业所发生的问题。<br/>●提升协同合作与简报技巧的群组项目。<br/>●每章最后面有阐释重要主题的案例研讨。<br/>网站指南(www?prenhall?com/ laudon)<br/>本书配有一个网站,可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万维网体验。Laudon网站〈www?prenhall?com/laudon〉提供更广泛的互动学习和管理问题解答,这些都是为本书所精心准备的。它们包含有:<br/>电子商务及电子化企业项目<br/>在Laudon网站中每章均有基于万维网的电子商务及电子化企业项目。学生可以利用不同公司网站的交互式软件和其他万维网页工具来解决与本章概念有关的具体企业问题。这些项目鼓励学生们在探索因特网上的企业资源及在因特网上进一步学习MIS时培养批判性思考技巧。<br/>交互式学习导引<br/>本书的每一章在网站中都有交互式学习导引,提供一连串的选择题、是非题与讨论题,协助学生复习与测试以熟悉本章中的概念。<br/>管理决策问题<br/>在Laudon网站上能找到为每一章提出的管理决策问题,可让学生有机会将他们所学到的应用于真实世界中的管理决策情境。这些问题能被用于教室内外的群组或个人的实践学习。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基于现实世界中的MIS议题来做决策,例如:<br/>●分析企业流程整合(第2章)<br/>●监控员工花了多少时间在网络上(第5章)<br/>●产生公司范围内的数据标准(第7章)<br/>额外的案例研讨<br/>通过超级链接到所讨论组织的网站可以获得更多的案例研讨资料。<br/>国际性资源<br/>提供对美国以外地区的公司的链接,使用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国际性题材。<br/>本书对学生而言的独特之处<br/>本书第8版具有诸多特色设计,创造出一个积极的动态学习环境。<br/>通过整合性架构描述和分析信息系统<br/>一个整合性架构描述信息系统是由管理、组织及技术元素所组成,本书均用此架构来描述和分析信息系统及其相关问题。<br/>真实世界的案例<br/>出自企业与政府组织的真实案例用来说明本书中的概念。共讨论超过100个美国公司和分布在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亚洲、拉丁美洲及中东的近100个组织。<br/>每一章的开始有一个围绕本章主题的开场故事,说明一个真实组织在利用信息系统时所遭遇到的企业挑战。每一章也有两个“窗口”框(管理窗口、组织窗口或技术窗口),这些真实世界的案例举出了各章中管理、组织和技术方面的议题。每一个“窗口”结束处都有一段“深度思考”的文字叙述,学生在利用该章的概念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时应予以思考。每一个窗口的主题如下:<br/>管理窗口讨论由信息系统所引起的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管理战略与规划;经理人使用信息系统的职业生涯与经验。<br/>技术窗口硬件、软件、电信、数据存储、各种标准与系统构建方法。<br/>组织窗口私人与公共组织使用信息系统的活动;员工使用各种系统的体验。<br/>管理总结<br/>在每章最后都有管理总结,汇整作者在管理、组织及技术架构上分析信息系统的主要议题。<br/>真正的国际角度<br/>有完整的一章(第15章)专门讨论如何管理国际信息系统。全书所有章节中列举了将近100个公司在加拿大、欧洲、亚洲、拉丁美洲、非洲、澳洲与中东地区发生的真实案例。每章中至少有一个窗口框、案例研讨或是开场故事是来自美国以外地区的公司,甚至更多个外国的范例。本书由四个国际案例研讨来结尾,这些都是由加拿大、欧洲和中国香港具领先地位的管理信息系统专家所贡献,他们是西安大略大学(加拿大)的V?Joseph Compeau 及 Deborah Compeau教授,苏黎世大学(瑞士)的Gerhand Schwabe,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瑞士)的Donald A?Marchand 及 Katarina Paddack,香港大学(中国香港)的Ali Farhoomand、Dennis Kira、Amir Hoosain及 Shamza Khan。<br/>鼓励积极学习与解决管理问题<br/>除了撰写的个案、网站项目及提交的应用练习外,《管理信息系统》(第8版)具有许多特色,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参与管理问题的解决。<br/>丰富的项目本书中每一篇会有一个较长的项目。这五个项目需要学生将书中的概念用于一些较为费力的问题上,当公司变得更为数字化整合和因特网驱动时或许会遭遇到这类问题。<br/>这些项目包含有:<br/>●分析一个企业系统中的企业流程(第1篇项目)<br/>●创造一个新的因特网企业(第2篇项目)<br/>●设计一个企业信息门户站点(第3篇项目)<br/>●企业流程再造(第4篇项目)<br/>●分析一个网站的总持有成本(第5篇项目)<br/>案例研讨每章都有一个以真实世界的组织为基础的案例研讨。这些案例有助于让学生整合全章的概念,并将所获得的新知应用到真实世界的问题与情境上。Laudon网站〈www?prenhall?com/laudon〉上有主要的国际案例研讨与电子案例研讨,可提供解决管理问题的额外机会。<br/>管理上的挑战每章开头都有一些与该章主旨有关而且管理人员可能会遭遇的挑战。这些挑战是全面性的,且常常让人陷入困境,它们是很好的课堂讨论出发点。在这些管理上的挑战中,包含了找出正确因特网企业模式,克服组织障碍以建立数据库环境,以及衡量难以量化的系统成本和效益。<br/>群组项目在每章最后的群组项目鼓励学生协同合作,并可提升口头报告与撰写书面报告的能力。本次改版中的群组项目已加强了对因特网的更多运用。例如,学生可以被要求组成群组来分析两个竞争企业的网站或是制定公司对电子邮件隐私权及监督员工使用因特网的道德规范。<br/>教师支持<br/>本书第8版由优秀的Laudon网站〈www?prenhall?com/laudon〉来支持。该网站拥有由密码保护的老师专区,在那儿讲师们可以下载讲师手册及部分案例与项目的建议答案,网站上也有在线摘要工具来协助老师们在几分钟内添加自己的个人摘要到网站上。<br/>致谢(略)<br/>Kenneth C?Laudon<br/>New York University<br/>Jane P?Laudon<br/>Azimuth Information Systems </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6 15:33:0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