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10-21 14:10 |
---|
签到天数: 88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为了卓有成效地生产人们可以买得起的汽车,亨利.福特采用了四种方法:
1. 可以相互替换的零件
2. 不间断的流程
3. 劳动分工
4. 减少无用工作
! _8 w3 V7 \6 o5 C R+ V
在泰勒思想影响下,通过对其他企业改进工作流程的观察,福特设计的T型流水线于1908年问世。该流水线有84个不同的步骤,每个工人通过培训只完成一个步骤。福特还请来泰勒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从而决定每一步骤需要的精确时间以及人们完成任务所应采用的正确动作。1913年,福特的实验和创新迎来了第一条进行大规模生产的移动流水线。福特早期采用的方法是适时生产和精益生产的基础。
在丰田汽车采用TPS之前,世界上的汽车生产公司大概采用福特模式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既总动员生产方式,在公司总动员生产方式下,一半时间,企业的人员,设备和流水线字等待零件,另一半时间,在零件到达后全体人员总动员,紧急生产产品。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线或者不开机,或者库存短缺,或者开机后就大量生产,产生了库存积压,无论那种情况,都导致了资源的严重短缺。
而丰田针对这种浪费,认为,在汽车过程中,如果能做到“三及时”,就可以使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库存和财务方面的负担要近与零,而所谓“三及时”就是将需要的零件,在需要的时刻,按需要的数量供给每一个工序,保证要什么时就给什么,需要时及时送到,要多少及时给多少。对于柔性也好,还劳动分工也好,我对泰勒的思想在这个年代,已经不适合目前的汽车市场的需求和环境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