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41<br/>让同事为你心动的策略<br/>同事关系就工作而言是一种协作关系,就个人利益而言是一种竞争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像手心手背一样,是同一体中的两个方面。同事坐在一起时可以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可往往就在这亲密、融洽的关系中藏着密布的阴霾。尤其是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的同事,当个人利益受到伤害时,就会变成笑里藏刀的对手。“同行是冤家,同事是对手”。这被奉为同事关系的真经,让同事们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虽然传了一代又一代,但我们仍没有从可怕的内耗中走出来。<br/>而在现代社会里,协作关系越来越密切,失去同事们的合作,一叶孤舟是难以远航的。<br/>有的人不能与同事友好相处,实际上这并非他们有意而为之。这是因为他们较少考虑自己的行为对其他同事是否有影响,很少考虑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不论在家庭中还是在单位上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同事和平共处,有意无意中常常对同事使性子、拉脸子,甚至出言不逊,不懂得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个人再有才能,也不可能离开他人而独立生存,结果把人际关系搞得十分紧张,以至不欢而散,时间长了,同事们对他避而远之,他自己也就成了真正不受欢迎的孤家寡人。不愿意也不能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是极其利己的占便宜者,他不能为别人提供任何帮助,自然会遭排挤;而乐于助人者会很快被大家接纳。与同事交往不是变戏法或耍心眼,只要你无私地善待别人,大多时候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尤其是现代的交际网络,那是平等主义的天下。<br/>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建立良好同事关系当成一种生活中的追求,把维护良好同事关系当成一种责任,把平等作为一种义务,在与同事交往时自觉注意自己的言行,求大同存小异,充分尊重别人的兴趣和爱好,容得下别人的一些细枝末节,对同事不求全责备,我们就能与不同性格的同事平等相待。<br/>有位哲人说,世上有三种人:一种人离生活太近,不免陷入利害冲突;一种人离生活太远,往往又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还有一种人与生活保持一种恰当的距离,这种人就是豁达的人。追求生活而不苛求,宽容大度而不自私狭隘。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同事保持融洽的关系。<br/>同事间的交往,是仅次于家庭成员的交往和接触的。可以说除家庭之外,在我们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同事关系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单位这个大集体中创造出和谐友好的同事关系,因为同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通力合作的工作关系。因此,与同事和平共处要做到以下几点:<br/>1.谦逊是金,不要炫耀自己的过去<br/>初涉新单位,总想让同事尽快了解和熟悉自己,以期引起同事的注意,这是女性与同事交际中的普遍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一些人常常在不经意问谈论自己“从前如何如何”。这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即使你曾有过十分非凡的过去,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同事们立刻就会产生反感,认为你是在吹嘘、炫耀自己。<br/>有一位在企业从事统计工作的女性,调到某机关的第一天,就与陌生的同事大谈自己的过去,并无意间冒出一句“像我这类人在企业都属于上上人”。结果,同事大为反感:你是上上人,还调到我们这里干什么?于是群起而攻之,不出3个月,此女便被排挤出局。正确的做法是:谨言慎行,泛泛地了解同事的简历,适时求教,较多地了解工作程序。<br/>至于自己,可在以后的交往中让同事逐步了解。这样,则会给新单位的同事留下一个沉稳谦逊的第一印象。<br/>2.敬而远之,不要频繁接触上司<br/>上司是每个职员工作的领导者和考核者,掌握着支配我们利益获取和事业成败的“生杀大权”。因此,许多人都在绞尽脑汁讨好和巴结自己的上司。<br/>作为初到新单位的女性,切不可随波逐流,步入这一误区。其原因有三:一是其他同事与上司频频接触或逢迎拍马,大家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而你则往往受到注视,引起同事们的嫉妒和反感。二是你初来乍到,对上司的品行、学识、习性不甚了解,频繁接触上司会出现种种尴尬,即使你是博取上司欢心的高手,在此时亦会捉襟见肘,弄巧成拙。一旦引起上司的反感,其结局则可想而知。三是频繁接触上司还会引起同事的猜疑,尤其如果你是女性的话,则认为你与上司有某种特殊关系,如果闹得飞短流长.那才是“出师未捷名先臭”呢。<br/>3.尊重他人,女性不要在办公室化妆、试衣<br/>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经过精心打扮的职业女性更有动人的风采。但是也有一些女性化妆成癖,不拘小节,毫不顾忌梳妆的场合,竟将办公室当作化妆间梳头洗脸、涂脂抹粉。<br/>更有甚者,一见某女同事穿件新衣或新鞋便生羡慕,偏要裸着半壁肌肤或光着脚丫试穿,搞得在座的男同事如坐针毡,极为尴尬。这不仅是对男同事的大为不恭,同时也是一种轻浮、无教养的丑陋表演。这种被男士视为“最讨厌的女人”,在工作中又怎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帮助呢?<br/>4.热心助人,不要在同事工作时聊天<br/>我们常常在一些单位看到:一部分人工作繁忙;另一些人却在说说笑笑,正所谓“忙得忙死,闲得闲死”。<br/>你若遇上这种情形,应该主动帮助正在忙碌的同事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果插不上手,则可以静下心读些业务书籍、资料。这样可以获得大多数同事的好感,认为你是个既有眼力又乐于助人的人。那些曾被你相助的同事亦会心存感激,在你今后的工作中也必会伸出援助之手。反之,你参与到聊天的行列,那些因工作忙碌着的同事就会心烦气躁,原本看到其他同事无所事事但碍于情面不便指责,心理已不平衡,而你一个新人有何德何能不好好工作?这样,你迟早都会成为同事们指责、泄忿、排挤的靶子。<br/>5.与人为善,不要充当告密者<br/>同事交往中,免不了要发些牢骚,说些闲话,问或牵扯到某甲某乙的是是非非。此时,作为新人千万不要介入,更不要为讨好甲或乙而将这些话语传递给他们。最好的做法是借故走开,耳不听为净。“是非只因多开口”,说人闲话、打小报告历来被人所不齿。<br/>人们通常把热衷于此道的男人叫做“揽事油子”,而把女人称为“长舌妇”。这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人们的痛恨。<br/>6.爽快大方,不要拒绝同事的请求<br/>经过一段时间交往,大家彼此相识,有同事就要拿你“开涮”,比如要你请大家吃饭或到歌舞厅“潇洒走一回”。这时,你就不应该拒绝,即使你打心眼里觉得彼此的交情尚不到令自己主动“出血”份上,也要爽快答应。<br/>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同事们并不是真的要“宰”你一顿,而是一种半真半假的玩笑,旨在试探你的为人。你若答应,就显得大方、爽快、随和;若拒绝则显得孤僻和小家子气,而许多同事都喜欢大方、爽快的性格。<br/>7.权衡大局。不要把功绩包揽给自己<br/>工作成绩是衡量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尺度,是加薪晋职的阶梯。某些人为达此目的,常常攫取他人的成绩,不惜踩着同事的肩膀往上爬,令人感到十分的卑鄙可耻。<br/>作为新人,切不可如此这般急功近利,尽管你付出种种艰辛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但也要分一杯羹给同事,多摆出同事的功劳。因为任何一个人功绩的取得,都与其他同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新人今后的路还很长,只要赢得了同事们的心,就是赢得了更多的晋升机会。而那种心胸狭隘、只顾眼前利益的人,则被同事视为另一种“最讨厌的人”,也势必成为众矢之的。<br/>8.一视同仁。不要与某一同事过分亲密<br/>有的人为摆脱在新环境中孤立无援的窘境,往往抱有尽快觅到几个要好朋友的心理,与少数同事交往过甚。殊不知,“欲速则不达”,这不仅会引起厚此薄彼的嫌疑,还会招致无聊同事的闲言碎语,乃至闹出一些说不清查不明的“桃色新闻”。<br/>一言以蔽之,只要你面对新同事注意修饰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同事们留下谦逊、正直、热心、大方的第一印象,那么你就会在纷繁复杂的茫茫人海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即使在今后的交往中有所谬误,也会获取同事们的谅解和关爱。<br/>每个步入新工作岗位的人,都希望尽早地与陌生的同事融洽相处,团结互助。只要充分掌握以上几点,就能与新同事建立一种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有益于工作水平的提高,还会令人心情愉快舒畅。<br/>关键42<br/>动听的话语最让人舒心<br/>现代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信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多人的共同合作,需要多个信息的综合作用,语言是最普遍,最方便,也是最直接的传递方式。语言能力强,双方就能达成顺利的交流,信息也能顺利、准确地被对方接收、理解,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反之,语言能力弱,信息就不能很好地被对方接收、理解,交流出现中断,甚至中止,交流目的也就不可能达到。<br/>在经济发达、重视信息的社会中,人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和风度来判别其学识、修养和能力。美国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把“口才、金钱、原子弹”看作是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法宝,60年代以后,又把“口才、金钱、电脑”看作是最有力量的三大法宝,“口才”一直独冠三大法宝之首,足见其作用和价值。<br/>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交往频繁,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能力之一。作为现代的人,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而且要能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以自己的行为对社会作贡献,而且要能以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br/>就职业而言,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口才:对政治家和外交家来说,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是一项基本的素质;法官要使罪犯认罪伏法,律师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少不了要进行辩驳;商业工作者推销商品、招徕顾客,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都需要口才。在日常交往中,有口才的人能把平平常常的话题讲得很吸引人,口笨嘴拙者即使讲的内容很好,听起来也索然无味。有些建议,有口才的人一说就通过了,无口才的人却无法获得通过。<br/>现代人要想成功,就必须融入社会,争得别人的广泛支持,这就必然会遇到论辩和论战。如果一个人满腹经纶,却由于口才不佳,表达不清,又怎能使自己的观点为他人所接受呢?<br/>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不需要讲话,不需要交流,也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通过出色的语言表达,可以使相互熟识的人情更浓,爱更深;可以使陌生的人产生好感,结成友谊;可以使相互有分歧的人互相理解,矛盾化为乌有;可以使相互仇恨的人化干戈为玉帛,友好相处。<br/>一句话,语言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是我们提高素质,开发潜力的主要途径,是我们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途径。<br/>请不要误解,这里所谓会说话的人绝不是指那种擅长讨价还价的人,或者是总能在争论中胡搅蛮缠一大筐,无理也能辩三分的人,而是指能够因时、因地、因人而动,善于用语言打动人心,使对方感到或震撼、或信服、或同情、或感激,从而能在整个说话中掌握主动权,最终能使自己的意思较顺利地得到实现的人。<br/>同事间交流、沟通、协力合作离不开语言媒介,而这种语言又不同于家居所使用的语言,后者带有更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而前者大体来看却总能归于这样三类:和势语言:用于同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的谈话情况下;攻势语言:用于想通过谈话达到一定目的谈话情况下;守势语言:用于对方想通过谈话取利于己方的谈话情况下。<br/>1.和势语言<br/>中国人自古便十分强调“人和”的因素,诸如“和气生财”、“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之类的古训,至今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无论你处在公司、单位或任何一个利益共同体中怎样的位置,都应该与你的同事团结一致。“内讧”只能使每个人的利益都受到损失。这样,善于说一些和势语言便愈发显得重要。<br/>无论同任何一位同事谈话时,都该记住这样一句话“人人都非同寻常!”即使再烦、再累、再情绪不佳,也要把对方作为一个重要人物来看待。凡有可能要对对方讲几句恭维话时,哪怕仅仅是一句简短的评价,比如“你看上去特别有精神”、“这个发型最适合你”、“你的孩子可真争气,将来肯定有出息”之类的话时,一定要双眼正视对方、全神贯注,切不可因任何别的事情而走神,否则很容易让对方认为你是在小瞧他,说了还不如不说。一如果有一天,一位平时与你关系并不很密切的同事对你说:“我最近日子不好过,妻子下岗了,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小孩”,并提出请你帮忙,这个忙又是你认为不便帮或者帮不了的,千万不可立即生硬地推托或拒绝,而应首先富有同情心地悉心倾听对方的想法,然后和对方一起共同分析问题,让他知道,你的确明白了他的处境,然后再明白地做出适当的解释,让他知道你为什么不能满足他要求的原因。接下来,就该直截了当地说“不”字了,绝不要含糊其词或拐弯抹角。<br/>这一点对于你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关系极为重要。因为让同事去揣度猜测你心中的真实用意,对他来说是件倍感不快的事情。最后,也许你该这样说:“老王,我真的为你妻子的遭遇感到难过,可是你也应该换个角度想,这样不是正好可以逼她趁这个机会开始干一份全新的事业,你也可以趁此机会帮助她发现她自己真正的特长,人有时候只有被逼无奈才能成大器的。你不如今天晚上就坐下来与你妻子好好聊聊,看她下一步最喜欢干点什么?不知我能否帮上忙。”<br/>这样,通过一番巧妙的言谈,不仅使同事心头一松,豁然开朗,冲淡了被你拒绝的尴尬和不快,同时也为自己以最好的方式解了围,从此这位同事不仅不会怪怨你,相反还会更信任、赞美你。<br/>最后还要提醒你注意的是,使用和势语言的时候.最忌过多的使用“我”字。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从来不说“我想”,而说“你看呢?”要知道一个独霸谈话,张口闭口都是“我”的人是多么令人讨厌。<br/>2.攻势语言<br/>在日常工作中,虽然同事们总的愿望和动机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工作搞得尽善尽美,但大至思想、观念、为人行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与评判,有时往往会有所不同,而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会发展成为同事间的争执与论辩。而将极有可能引起不愉快的争执,转变成一种愉快、平和的思想交换,也就是积极的争辩,显然是离不开巧妙的攻势语言。<br/>万一你不得不与同事进行言辞交锋,那么就要运用一些攻势语言的方法和技巧。<br/>第一,感情攻势在同事间的交流中是决定性的,所以讲话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居高临下的不屑眼神,尖刻申斥的口气,嘲讽甚至侮辱的词句,这些貌似汹汹,其实正反映了说话人的毫无修养。这时即便你非常占理,却也争不回哪怕一点点心悦诚服,相反还会引起在场的其它同事的反感,往往会出现“胜者犹败,败者犹胜”的局面。所以,在与同事交流过程中,要克制自己的不文明表现;在出现分歧时,要以情理取胜对方。<br/>第二,既然是同事间平和的思想沟通和交流,那么就要抑扬有节,不要急于求成。对方滔滔不绝或多有冲撞冒犯之时,尽管任其发泄,自己在旁心平气和,处之泰然,尽量以柔和礼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所谓“不打不相识”,同事与同事间往往正是在这种貌似攻势的激烈争执中达到了心灵的沟流和思想观念的交流,反倒越吵越了解,越争越痛快,比起以前的“和平共处”阶段还要互相尊重和信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机智灵活地运用攻势语言与同事在争执中进行交流,在辩论中得以沟通实在不失为一种树立威信、结交知己的好办法。<br/>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创造与保持友善信任的说话氛围都会易于交流思想,对事物的看法就易于达成一致,行为也容易协调。比如通过先抑后扬,先肯定优点,再谈出现的问题的说话顺序,就有助于减少对方同事的抵触与反感。当他感受到你的善意,气氛出现和谐时,他就易于冷静地接受你的建议了。<br/>3.守势语言<br/>每个人工作谋生的集体都是一个大家庭,作为家庭成员的同事之间难免产生磕磕碰碰、误会、牢骚,也自然免不了时常遭到一些同事的挑剔与非议。而当你听到同事的那些令你委屈不已、愤愤不平,甚至还怒从心来的言论时,回敬之最明智的办法就是用好守势语言。因为在这个时候谁是谁非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要有耐心,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伤了与同事的和气。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共事,抬头不见低头见,一旦撕破脸皮,以后要再进行交谈、沟通,虽非不可能,但也要颇费周折,好事多磨了!<br/>取借语言之衣,实取人情之利,何乐而不为?会说话的人不仅能在谈笑间使樯橹灰飞烟灭,达到自己的最初愿望,而且能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以柔克刚。<br/>会说话的人都少不了这样一种既简单又困难的风度——幽默。任何一个成功运用守势语言达到与同事和解、回敬同事指责、批评的成功范例或多或少都少不了幽默的功劳。<br/>一位厂长在年初的职工代表大会上遭到了一位女工的不断质问,因为她认为自己在上年所报销的医药费实在太少。<br/>她厉声问道:“去年一年中,厂里在这方面到底为职工花了多少钱?”<br/>这位厂长说出了一个几十万元的数字。<br/>“我想我快要晕倒了。”女工说。<br/>这位厂长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解下了自己的手表和领带,放在桌上说:“在你晕倒之前,请接受这笔投资。”<br/>于是在场的大多数职工都会心地笑起来。这位厂长的幽默表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即企业很重视职工的需要,他本人也确实关心。如果有必要的话,他可以牺牲自己,但厂里资金有限也是事实。<br/>那位女工当然并不会晕倒,她只是做作。厂长的这个小小的幽默不仅没有让她感到更加气愤和不平,相反倒是使其顿然沉思,进而猛醒,把对厂里和领导的抱怨和不满都化做了理解和同情,后来成了厂里的骨干。一句幽默的戏剧性语句和一个幽默的戏剧性行为,其效果远超过了一份长篇大论的反驳和纠正。幽默可以说是生活中最自然的品味,它不仅产生笑料,更是一种修养,一门知识,一门功力很深的素养。难以想像一个不懂幽默的人会是一个会说话的人。<br/>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机智灵活地运用攻势语言与同事在争执中进行交流,在辩论中得以沟通实在不失为一种在办公室中树立威信、结交“知己”的好办法。<br/>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创造与保持友善信任的说话氛围都会易于交流思想,对事物的看法就易于达成一致,行为也容易协调。比如通过先抑后扬,先肯定优点,再谈出现的问题的说话顺序,就有助于减少对方同事的抵触与反感。使其感受到你的善意,气氛和谐,就易于冷静地接受你的建议了。<br/>记住,在同事间的交流与沟通过程中,舌头一定要多绕几个弯,切忌妄自尊大,出语伤人。美国一位著名的女士玛丽•凯有句话:“要把人当人看。”所以,她成功了。同时我们也要记住大师海德格尔的名言:“语言是人类的栖居之地,做个会说话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