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差异变化轨迹及区域差异系统分析
严汉平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9)
摘 要: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常态,但是现阶段中国的区域差异已超过了合理的区间,区域差异还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中国的区域差异不仅表现为区域间的差异,还表现为区域内部的差异,特别是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不仅表现为绝对差异,还表现为相对差异;不仅表现为结果的差异,还表现为过程的差异,即要素投入规模和获取要素能力的差异。
关键词:区域;区域差异;相对差异;绝对差异;西部地区
一、区域差异及衡量区域差异的指标选取
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一种常态。区域差异可以分为区域绝对差异和区域相对差异。区域绝对差异是区域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绝对量的非均等化现象,反映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一种量的等级水平差异。区域相对差异是指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变化速度的非均等化现象,它反映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一般用某指标的变动律来衡量区域相对差异。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使区域差异呈现出客观性、长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一是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外部条件等因素在不同区域的不同决定了区域差异产生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既不能过于敏感,同时也不能过于麻木;二是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外部条件等因素对于同一个地区来说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改变,所以区域差异将长期存在;三是由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等因素处于变化之中,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发展对要素的依赖性会发生改变,所以,区域差异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尽管区域差异存在客观性和长期性,但是区域差异应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之内,在合理的区间之内,差异的存在会产生势能,加速要素在不同区域间流动的速度,以实现最优的配置。区域差异一旦超过了临界值,不但会使欠发达区域处于一种被动和依附状态,很难摆脱落后的状态,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区域差异过于悬殊是人们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人们很难容忍的,因为,尽管同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但是由于出生地不同而使他们不能和发达地区的居民同等地享受现代文明;同时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决策、区际经济关系、国家经济整体运行,乃至社会发展等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是通过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特别是东西部之间的比较,这种差异既可以通过三大区之间的差异来反映,也可以通过各个区域内部的差异来衡量。区域差异的测度指标既可以采用人均GDP、人均GNP、人均NI,以及经济增长率、就业率或失业率等单一指标来加以衡量,也可以采用人文发展指数(HDI)、生活质量指数(PQLI)等综合指标体系来加以测度。本文在对区域经济差异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均GDP这一指标,选用这一指标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指标本身的内涵来看,由于人均GDP是一个反映人均经济总量的指标,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区域差异的内涵;二是从技术层面上来看,GDP从现行的官方统计数据中容易获取,数据可信性和完整性较好。
计算区域差异的方法较多,本文在计算区域差异的统计方法主要有标准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等总量差异测定方法,以及极差和比率等用于测度极端差异情况的方法,同时还用到基尼指数和泰尔指数等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