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算是能够比较客观地进行了: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结构的比较。中国目前仅仅是出于一个普及教育的起步阶段,在中国的现代教育制度萌芽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期,而美国的现代教育制度萌芽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算是美国本土的教育制度的萌芽也可追溯到18世纪,而在这200多年的时间中,美国的教育制度完成了从普及教育到专业化分工的教育,进入了研究性教育阶段。美国的教育体系可以这样来划分:普及教育、应用教育、研究型教育。这三种体系是并存发展的,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结构仅仅是普及型教育,还没有细分到应用型教育和研究型教育,更不会有并存的可能了。就单纯从各高校的科研制度的一些规定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待科研有多么滑稽:广州某高校规定:教师在职期间每年必须发文章一篇,否则下一年度将会扣除一部分工资,类似的情况在各高校并不罕见,只不过措施不同,在目前大家都追求所谓的研究型学校的时候走上这个极端是在所难免的,这也是教育制度改革中被某些人称之为的 改革成本了吧。 人性化管理这个概念已经被提出来好几年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部省属各级各类学校应该说对这个概念也不会陌生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是不是真的人性化过,则很难说的了。一个高校内可能有的人很适合去代课,有的则只适合科研,可是高校如果让这两种人同时并存的话,那么高校的成本就会快速增加。 从前文和本人的小评述来看,本人认为政府也应该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到科研领域,允许成立一些民间科研基金,用于民间资助科研项目,这样或许能够比较有效的缓解我国的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对科研人员进行一定的分流,并促使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最后还可以保障科研人员真正的去做一些研究而不是如同目前的方式被迫的去做一些没有价值的所谓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