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8-9-10 18:10:14
|
只看该作者
四、网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1. 集成办公系统:
办公信息系统基于项目的日常办公应用、综合办公事务处理规范,用于提高日常办公事务的效率,内容包括领导信息查询、公文管理、公共办公、个人事务等,可采用Lotus/Notes群件系统等软件,如公文管理包括:收文、发文、签报、办公传阅件、信访、档案管理等功能;公共办公包括:公告栏、会议、日程安排、网上请假、督查、图书期刊、学习园地、外事等功能;个人事物包括:今日工作、人员外出、个人文档等模块。
2. 合同管理系统:
合同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起点,它控制并制约着计划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是项目建设的关键和保证企业利益的重要环节。主要功能包括:合同通用文档资料管理;全部经济合同台帐及合同附件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合同终结、工程竣工价格结算信息的维护和管理;各类合同台帐及附件资料的输出处理等功能,如Expedition和Prolog等软件。
3. 工程财务管理系统:
面向工程项目,以会计财务系统为核心,实现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按项目核算和按部门核算,实现与合同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的信息接口。主要功能包括:建帐、制单、记帐、查询、出纳、数据交换、汇率管理等。
4.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贯穿整个项目,以特定的项目为目标,为日常的办公、管理和运营系统有紧密的联系。项目管理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包括设计、施工、制造、安装、调试、运营等过程,涉及办公、合同、财务、设备、物资、计划等环节,是一个需要企业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一般可分成计划系统和控制系统,计划系统将项目的时间、费用和其他性能数据转化为结构化的、适时准确的信息,控制系统使用这些信息来辅助项目的决策;控制系统用来管理与界定组织、质量、费用和时间相关的计划并进行数据控制,以协调人力资源、工程设计、材料采购和财务等部门。
5. 投资控制管理系统:
该系统实现对项目的投资总量和规模总量的动态分析和把握,通过把建设项目细化成一系列预算,再把这些预算投资情况进行动态的、实时的、定量的分析汇总,实现对项目投资的控制、核算。主要功能包括:编制工程预算、编制现金流计划、编制现金流实际、系统查询报表等。
6. 质量控制管理系统:
该系统建立行业质量验评规范、规程和标准光盘数据库,建立与验评标准相应的验评表数据库,方便工程项目的验评,方便总公司远程质量监控、行业质量标准升级和质量验评统计汇总。主要功能包括:建立工程信息、质保体系、验评范围、质量纪录、验收项目、竣工报告和查阅标准等。
7. 资源综合管理系统:
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以财产管理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项目经营活动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管理控制;加强设备、材料供应全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以节约资金、减少浪费、提高项目的综合经济利益,为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提供有效保证。主要功能包括:库存管理、机具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等。
8. 综合文档管理系统:
主要用于管理项目从立项到建设、材料采购、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竣工申请等与项目有关的全部文档信息,实现了建设项目文档电子化。按档案标准进行文档整理、组建、归档和检索,做到管理的高效有序。主要功能包括:项目信息的录入、开工报告、设计变更、施工记录、质量评定、观察记录、事故处理、竣工验收、档案登记、文档检索等。
9. 风险、索赔管理系统:
主要用于建立项目专用的风险、索赔管理模型和相关的数据库,用来收集和分析风险,及时做出处理方案;对索赔事件快速得出索赔解决方案,增强使用者的谈判和决策能力。
10. 现场管理系统:
主要用于项目上人员的工作安排、设备的使用安排、制定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手册、岗位职责,进行就餐、考勤、娱乐等管理,对现场安全、出入等进行管理。
此外,还有其它系统或可细分成许多系统,在这些系统中大多已有成熟的软件,有的在研究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在项目的日常工作中保持一种系统工程的思想,利用现有的工具和技术来实现业务,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改进。
五、网络项目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1. 计算机网络系统(Network):
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配备服务器和网络工作站等硬件环境,这是网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必不可少的物理环境。
2. 计算机系统软件平台:
建立邮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Intemet连接服务器,系统管理服务器,事务处理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平台。
3. 项目数据管理系统:
对与项目有关的数据和与数据有关的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项目数据采用集中与颁布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总部项目数据库和各项目部门分布数据库。过程管理主要按照公司ISO9000体系的要求,管理好数据流动的过程,并与各单元系统进行有效地接口。
4. 各应用软件平台:
基于Client/Server 和Browser/Server模式配置各业务管理的单元系统,包括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信息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智能支持系统等。
六、影响网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因素
1. 管理模式:
通过对信息系统建设成败的研究发现,管理模式是最主要的原因。项目的管理和运营需要设计、技术、施工、设备、物资、运营财务、市场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原来部门管理模式下很难使信息顺畅流通。ISO9000、过程重建、知识管理等新的管理理念,在企业中大面积的应用,打破部门职能的界限,按照重新设计的工程流程,管理层次的扁平化改造,建立网络化的工作模式,为信息系统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人员素质:
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员工的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模式的采用。在信息系统使用中,如果不经过长期耐心的培训,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就很难提高,对新的观念就不可能很好的接受,致使好的系统、好的软件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3. 企业文化:
成功的信息系统,经过几年的建设,往往变成了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对于企业来讲,只是基础的原料,知识才是企业的竞争资本,有没有对知识的重视,构成了信息系统成败的重要因素。知识存在于专家的头脑中,信息系统生存的基础是知识的共享和重复使用。专家的宝贵经验如果堆在档案室无法利用,或者随着专家的离去而带走,将导致信息系统的应用失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4. 对信息系统的认识:
由于信息技术是十分专业的领域,发展又非常迅猛,新的概念和技术层出不穷,企业的用户比较难于把握,往往是站在自己部门工作的角度,提出模糊的需求。然而,由于信息系统是一个整体,各部门之间必然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交换和共享,因此,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提出整体的框架,使用户达成共识,若有不同的看法,系统就很难建设,工作很难推进。
5. 对计算机的看法:
对计算机的误解将导致在计算机管理方面付出代价。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快,企业每年的信息系统建设上的投资都不小,我们应该认真地分析工程管理和计算机的特点,不寄希望于计算机系统可以代替我们大部分的管理工作,也不要低估新的工具手段所带来的作用,应立足新工具对我们工作的改进,逐步使用户接受和产生新的思想。
七、对网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
1.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包括健全的组织模式,健全的人员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重要物品、数据的保护,经常性的检查等。
2. 建立计算机系统管理办法:
包括微机管理策略,微机应用管理制度和规程,操作过程,操作手册等。
3. 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包括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信息加密策略等。
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将大幅度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网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将使思想和概念交流的时间周期大大缩短,使费时费力繁琐的工作变成轻松,使地域的距离消失。工程承包公司总经理微移鼠标、轻敲键盘、电脑屏幕上各大洲几十个国家上百个在建项目的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各类信息汇总报表尽收眼底,项目管理现状、财务状况、发展方向以及风险等各类分析预测报告呈现在眼前,各职能部门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建议方案,公司决策层据此迅速作出决策,及时调整资源市场配置,确定调整市场拓展经营策略,加强财务管理监控等,一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蓝图现在面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