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8-9-1 16:12:29
|
只看该作者
角色转变:项目经理适应知识时代 经理作为纯粹的监工,是工业时代的典型产物,已经不适用于目前的知识时代。
因为,在旧的管理模式下,项目经理被看成游离于劳动力之外的独立部分,仅仅负责决策层与下层雇员之间的联系工作。
但是在新的模式下,项目经理不仅参与决策,而且从事具体工作。例如在发达国家,知识工人占工人总数的比例已超过50%,基于对知识工人的不同理解,这个比例可能更高。
这里的知识工人可定义为创造知识的员工(例如产品开发工程师)或是在工作中大量运用知识的员工(如财务审计员)。
正是由于这种模式和因素的诱导、支持和强有力的社会联系,为项目经理新角色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促成了该角色知识化的快速转变。
工作中已经发生变化的一个方面就是,知识创造者与知识使用者越来越可能是同一个人,另一方面则是,劳动力素质,特别是适应知识经济所需的新技能愈显重要和凸出。
未来最成功的项目经理将是那些让所有员工都创造性地工作并能采纳各种意见的人,那些不能转变为既是队员又是教练员的管理人员将被淘汰,不能转变为知识经理的项目经理将被淘汰。
项目经理角色的转变是全面的,其演变趋向可归纳如下八点:
1.从监督劳动转变为亲自参与劳动。
项目经理将既是队员又是教练员。在很多领域,例如法律、咨询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知识经理也是知识工人,拥有自己的客户。
2.从组织等级机构转变组织社团机构。
例如在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科技俱乐部将各有专长的新技师联合起来交流学习。
3.从强加工作方案和方法转变为理解工人。
由于知识型工作是无形的,所以提高知识工人的工作效率需要深入理解他们。
4.从雇用和解雇员工转变为吸收和留住员工。
这就是那些最著名的知识密集型公司之所以成功的主要原因。思科公司为可能成为公司员工的应聘者保存详细的数据材料,以备一旦有空缺或可以设置岗位时跟踪了解应聘者的技能和背景情况。是什么推动了这股潮流呢?专家们说,是吸引和挽留技术员工的需要。
5.从建设劳动技能转变为建设知识技能。
所谓知识指的是学和教两个方面。因此,知识经理应当鼓励手下的员工在向别人传输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美国企业界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员工教育。
据《培训》杂志的数字,雇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美国公司用于员工培训经费总额从1995年的500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568亿美元。伊利诺伊州从事人力资源及利益咨询的休伊特同仁公司则报告说,在该公司今年调查的945家大公司中,有97%的公司为员工支付了全部或部分高等教育费用。
6 从评估有形的岗位成绩转变为评估无形的知识成就。
创造性原本就没有衡量公式,尤其是当这种活动大多是在家里、在飞机上或是在客户公办室里发生时。
衡量知识生产的办法之一也许就是看看业务材料中有多少调研成果,适时审视自己的品牌管理战略,从而对管理方式进行适当的转变。
因为加快战略决策过程意味着必须要优化信息的收集和传播、部门的分工协作以及对远期战略的执行。
7 从漠视企业文化转变为建设重视知识的新型企业文化。
管理学家认为最可取的知识型企业文化应当是快速、灵活、集中、友善而有趣。一种深厚的文化氛围,如硅谷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人们能够接受失败,尝试,失败,再尝试直至成功。
这就是实现远大理想的秘诀,风险资本投资公司在挑选经理时一般都独具慧眼。
那些在大企业干过的经验丰富的经理,应聘时的一大弱势就是没有经历过惨痛的失败。风险投资公司的原则非常明确,他们的逻辑是:你从来没有失败过,说明你没有冒足够的风险。
只有失败的经历才能证明你有能力克服压力。
人们由此就会明白,网络公司的倒闭对公司主人来说并不是一次失败,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阶段。这种互动的模式易于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体制和机制。
8 从维护官僚机制转变为回避官僚机制。
也就是说,经理应当继续充当中间人的角色,一方面保证知识工人保持高效劳动,一方面仍然要满足官僚机制需要的结果。 阿克森彻战略转变研究所所长托马斯•h•达文波特总结说:“尽管上述每一个趋势只是在某个方面代表了20世纪管理模式的演变,但汇合在一起就成为一场管理巨变。”(作者:陈李斌、蔡淅坪、罗立新、李冬林 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