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10-21 14:10 |
---|
签到天数: 88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div class="prod-news-content-text"><span class="smalltxt"><span class="bold"><font face="Arial" size="2"><span style="FONT-SIZE: 12px;">OSI网络结构的七层模型 <br/> (OSI Network Architecture 7 Layers Model) <br/><br/> 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OSI)是1984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参考模<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CMS/JS/newsad.js">[script]null[/script]</script> 型。作为一个概念性框架,它是不同制造商的设备和应用软件在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标准。现在此模型已成为计算机间和网络间进行通信的主要结构模型。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网络通信协议的结构都是基于 OSI 模型的。 OSI 将通信过程定义为七层,即将连网计算机间传输信息的任务划分为七个更小、更易于处理的任务组。每一个任务或任务组则被分配到各个 OSI 层。每一层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分配到各层的任务能够独立地执行。这样使得变更其中某层提供的方案时不影响其他层。<br/><br/> OSI 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具有清晰的特征。基本来说,第七至第四层处理数据源和数据目的地之间的端到端通信,而第三至第一层处理网络设备间的通信。另外, OSI 模型的七层也可以划分为两组:上层(层 7 、层 6 和层 5 )和下层(层 4 、层 3 、层 2 和层 1 )。 OSI 模型的上层处理应用程序问题,并且通常只应用在软件上。最高层,即应用层是与终端用户最接近的。 OSI 模型的下层是处理数据传输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应用在硬件和软件上。最底层,即物理层是与物理网络媒介(比如说,电线)最接近的,并且负责在媒介上发送数据。 <br/><br/> 各层的具体描述如下:<br/><br/> 第七层:应用层 定义了用于在网络中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的接口 - 用户程式; <br/> 提供标准服务,比如虚拟终端、文件以及任务的传输和处理; <br/> 第六层:表示层 掩盖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格式的不同性; <br/> 指定独立结构的数据传输格式; <br/> 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加密和解密;压缩和解压缩 <br/> 第五层:会话层 管理用户会话和对话; <br/> 控制用户间逻辑连接的建立和挂断; <br/> 报告上一层发生的错误 <br/> 第四层:传输层 管理网络中端到端的信息传送; <br/> 通过错误纠正和流控制机制提供可靠且有序的数据包传送; <br/> 提供面向无连接的数据包的传送; <br/> 第三层:网络层 定义网络设备间如何传输数据; <br/> 根据唯一的网络设备地址路由数据包; <br/> 提供流和拥塞控制以防止网络资源的损耗 <br/>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定义操作通信连接的程序; <br/> 封装数据包为数据帧; <br/> 监测和纠正数据包传输错误 <br/> 第一层:物理层 定义通过网络设备发送数据的物理方式; <br/> 作为网络媒介和设备间的接口; <br/> 定义光学、电气以及机械特性。 <br/> 通过 OSI 层,信息可以从一台计算机的软件应用程序传输到另一台的应用程序上。例如,计算机 A 上的应用程序要将信息发送到计算机 B 的应用程序,则计算机 A 中的应用程序需要将信息先发送到其应用层(第七层),然后此层将信息发送到表示层(第六层),表示层将数据转送到会话层(第五层),如此继续,直至物理层(第一层)。在物理层,数据被放置在物理网络媒介中并被发送至计算机 B 。计算机 B 的物理层接收来自物理媒介的数据,然后将信息向上发送至数据链路层(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再转送给网络层,依次继续直到信息到达计算机 B 的应用层。最后,计算机 B 的应用层再将信息传送给应用程序接收端,从而完成通信过程。下面图示说明了这一过程。</span> <br/><br/><img src="http://bbs.tech-ccie.com/attachments/osimodel1_82lnDqDN2Y9U.gif" border="0" alt=""/>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