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_2024年软考学习应考交流_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8洪灾一半认捐款未到位 捐赠空头支票将严惩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0-21 14:10
  • 签到天数: 88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21:1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方面,企业的善举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许;另一方面,许多人也对捐赠承诺能否兑现“担着心”。艾姗姗 插图

    事件回放


    洪灾捐赠秀六亿元认捐款有一半没到位


    1998年我国南方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全国上下齐聚力量全力抗洪救灾,众多企业也慷慨捐助。为了鼓励和宣传这些企业的慈善行为,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为救灾行为贡献更多的力量,各大媒体通过义演、晚会和专题采访等宣传方式,对这些捐助单位进行了集中宣传和褒扬。

    然而,一则令人吃惊的消息迅速传开:抗洪救灾6亿元募捐款,竟然有一半没到位!无数有爱心之人都忿忿然发出谴责。

    部分企业在宣传后,出于各种目的对该企业所承诺的捐赠不予兑现。经了解,有的企业是因为媒体对自己的宣传时间不够长,报道不全面等各种因素,而对自己所承诺的捐赠数额打了折扣。更有甚者,有的认捐的企业其实并没有捐赠的意图,或者根本就没有捐赠的资金实力,而只是利用“虚假”的公益捐赠,达到为本企业进行免费大规模宣传的目的。

    雪灾捐赠秀


    三千万捐款


    是空头支票


    2008年3月1日,湖北省民政厅赈灾接受办公室传出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该省共接受捐款1.06亿元,而实际到账仅7383万元。也就是说,另外3000多万元完全是赈灾“空头支票”!


    一时间,玩“捐赠秀”的企业遭到了舆论和全社会的谴责。有人强烈指出,这些企业利用雪灾做了免费的广告宣传,是社会效益的直接受益者,简直是在发“国难财”。


    直至3月14日,湖北省民政厅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所有认捐的企业都兑现了“空头支票”。是他们怕挨罚吗?

    据了解,当时这些企业并没有与民政部门签订完备的捐赠合同,也未规定捐款到账的最后期限,所以即使捐赠款未及时到账,企业也并不违规。


    那么,是拖欠捐款的企业最终觉悟了?非也!原来,省民政厅公开表示,将对捐赠中开“空头支票”的企业公之于众,以体现社会诚信。此招犹如是给了拖欠捐款的企业一记重锤,他们这才补上了捐款。


    立法进程


    在灾区急需救援、广大爱心人士提供援手之际,一旦承诺而不兑现,不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严重的还将受到法律的制约和制裁。


    十年前,“洪灾捐赠秀”的上演,最终促成了立法的实现。1999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来规范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行为。


    之后,为了在实践中顺利地执行《捐赠法》,民政部在2000年颁布了《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特别巧合的是,2008年4月28日,就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前十余天,民政部颁布实施了《救灾捐赠管理办法》,更加详细地规范了捐赠的法律程序,并在法律责任一章中,特别就及时履行捐赠约定作出规定:对不能按时履约的,应当及时向救灾捐赠受赠人说明情况,签订补充履约协议。救灾捐赠受赠人有权依法向协议捐赠人追要捐赠款物,并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说明。


    大震前两周捐赠管理办法出台


    法律视点


    未兑现承诺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企业捐助的善举行为在实施中,经历了从由于个别因素被人非议而无法可依,到依法捐助、情法相容的进程。”北京市京元律师事务所梁炎廷和赵龙涛律师认为,我国《捐赠法》开宗明义地规定:“为了鼓励捐赠,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保护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换言之,捐赠承诺一旦成立,即在捐赠人、受赠人和收益人之间产生了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救灾捐赠管理办法》也表达了相同的目的和内容。有了上述法律和行政规章的支持,受赠单位、受赠人员追究上述企业不诚信的行为,就有了法律保障。


    而在此之前,由于相关法律不够完善,只有《合同法》中的赠与合同可以适用,但是合同法在适用过程中,一些不诚信的企业利用法律的漏洞,规避自己需要履行的捐赠义务。例如,企业以经营困难为由等理由,而使捐赠承诺成为空头支票。


    捐赠行为大量涌现的本身,既是30年改革开放社会经济成果的展现,也是社会经济组织回报社会的一种融融情谊;是对社会某一区域出现大灾难需要救助,或者针对某些特定的弱势人群进行帮扶的一种慈善行为,理应被社会大力弘扬。但是,由于极少数企业的不光彩行为,致使人们对更多企业的捐赠行为产生怀疑,其行为本身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长久的。


    我国《捐赠法》第十二条明文规定:“捐赠人应当依法履行捐赠协议,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


    这样,企业在进行捐赠的过程中,就必须如实地按照自己的承诺,兑现自己需要履行的义务,否则将有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可能,即受赠人或者收益人都可按照《捐赠法》、《合同法》等法律规定,主张该捐赠所得。如果那样的话,不仅仅是企业捐赠本身的行为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而且日后该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市场信赖度,都会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


    从社会道德的角度而言,人们普遍是认可或者追求善举的。当民众发现自己被愚弄之后,对该拖欠捐款、玩儿“捐赠秀”的企业进行抵制,这是做任何广告都无法弥补的。而国家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道德和诚信,通过法律的形式,提示捐赠人作出捐赠承诺一定要诚信;作出之后,就要严格按照法律履行捐赠义务,杜绝仅说不做的“做秀式”捐赠欺骗民众。

    律师提醒


    捐赠要量力而行慎作决定


    眼下正值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灾区群众仍然面临缺少医药、食品、饮用水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众多企业出于对同胞的热爱和互助,响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为灾区人民送上各种帮助。


    在此,梁炎廷和赵龙涛律师提醒企业:捐赠要量力而行,不要一时冲动作出决定,以免把本应该是捐赠人、受捐赠人、灾区人民三方皆欢喜的善举,演变成为各方都怨声载道的纷争。尤其是不要心存营利目的而捐赠,以免适得其反,结果被灾区同胞及全国人民所否定。相信心存善意,灾区同胞、全国同胞是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毕竟公道自在人心。


    网友关注


    “不要用数字忽悠我们”


    对于企业的捐赠行为,许多网友纷纷发表了看法和意见,并谈了自己的希望。


    一位名为“很臭很男人”的网友直截了当地称:“希望你们的捐赠不是空头支票!想起雪灾后捐赠的统计,我就发麻啊,有些企业趁此机会大做文章,大摇大摆地捐赠几百万、几千万元。这次地震来了,有很多企业开口就是几千万的捐赠,有的甚至上亿,不知道会不会出现雪灾后的那种情况。我们要的不是空头支票。如果你们只是为了打广告,不要用几千万的数字来忽悠民众,不要伤害我们的心!”


    还有网民坚决支持将那些不兑现诺言的企业曝光,而且还极端地表示将不买那家企业的东西。


    网友表示:“任何力量只要能做贡献,都是值得肯定的。而开空头支票,灾区都不会饶恕他们!相信大多数人的良知,相信他们不会打着幌子欺骗人民,否则光我们的唾液就会将他们淹没!”


    法规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十二条 捐赠人应当依法履行捐赠协议,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


    《救灾捐赠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 捐赠人应当依法履行捐赠协议,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救灾捐赠受赠人。对不能按时履约的,应当及时向救灾捐赠受赠人说明情况,签订补充履约协议。救灾捐赠受赠人有权依法向协议捐赠人追要捐赠款物,并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说明。(来源:京报网—北京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6-1-26 15:52
  • 签到天数: 53 天

    [LV.5]常住居民I

    升级  0.04%

    沙发
    发表于 2011-7-3 08:32:51 | 只看该作者
    挺好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_软考交流平台. ( 鄂ICP备11002878号-1  公安备案号:42011102001150

    GMT+8, 2025-7-6 18:59

    Software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SKIN BY DSVU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