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3-8-18 16:58 |
---|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升级   0.03%
|
网络不是谩骂攻击的“角斗场” 7月7日 中国青年报 国强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同网友在线交流时说:“网络,应该是网民享受幸福生活的‘虚拟家园’,而不是谩骂攻击的‘角斗场’。即使批评也要有批评的规则,揭露也要有揭露的底线。在网上无端欺负弱者、恶意侮辱他人,不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也不会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
(7月5日《深圳特区报》)
中国青年报一评
网民在讨论社会热点时,往往会过度解释、宣泄情绪,在炮轰与起哄之后,还原话语真相的努力往往变得脆弱。事情缘何发生,在怎样的条件下进展,矛盾是如何升级的;这话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是怎么说的,又是怎样传播和扭曲的,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问题,实际关系到批判的意义和价值。不分青红皂白地兴师问罪,放大了负面效应,激化了矛盾冲突。
有人认为,虽然一些网络事件是人为推动的,但所体现的社会心理却是真实的,譬如对腐败愤怒、对教育不满、对贫富差距拉大担忧等等。问题是,真实的社会问题要想得到真正解决,必须建立在全面的调查、确凿的数字、具体的解决方案之中,决不会在商业目的的掺杂下亦真亦假的话语事件中得到解决。由若干无名的网民所表达的“民愤”,其建设性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无法要求跟帖者也像鲁迅先生那样有戳破“瞒和骗”的勇气和担当,但是,我们有必要从趋之若鹜的话语游戏中脱身。
网络上的围观与起哄,并不必然代表社会正义。网络占领了当下的生活,人们在网上获得信息,在网上购物、炒股,在网上交友、恋爱、娱乐,通过网络出名、出风头。网络解放了人们的欲望和才华,使各种怀才不遇的人都有了发泄排遣的渠道。但网络有时也淹没了经典、稀释了真诚、放大了谣言、降低了智力、瓦解了记忆、消解了原创。网络不仅令人在阅读上浅尝辄止,也使得思考和表达变得飘忽不定。
网络发言者当然有批评社会的权利,只是,不着边际的怒骂并不解决实际问题。网络发言者只有从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中,从观念之争回到实践层面,从围观到参与,才能既发现弊端,又不以先入为主的偏见判断扭曲现实,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之道。
现代快报再评
汪洋说的“网络不是谩骂攻击的‘角斗场’”,我理解是一种价值判断,是提倡网友遵守网络规则与文明,在虚拟家园中参政议政,享受幸福的网络生活。但在作者看来,则是对已然发生的事件所作的事实判断,由此大作文章。
虚拟的网络对应着现实。正如现实生活中有谩骂、争吵、胡说八道一样,网络世界也不可能是纯净的伊甸园。现实中人分百种,网络亦然。无论现实还是网络,谩骂都不是主旋律。所以,作为一种价值判断,“网络不是谩骂攻击的‘角斗场’”是成立的;但作为一种事实判断,则经不起考验。虽然不排除网络中存在作者所列举的一系列现象,但网络的正面力量也不容忽视。事实证明,一系列的网上谣言、情绪宣泄及网络炒作,最后还是通过网络这个载体而自我净化。我相信作者的良好动机,可由一个经不起考验的事实判断再引发出长篇大论,则有可能对网络及众多造成污名化。再回到这次与网友在线交流的现场,汪洋书记还说过另一句话:为什么领导可以发脾气,群众不可以发脾气呢?为什么领导可以骂娘,群众不能骂娘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