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武汉大学传播学专业研二学生郝思远成为“霸笔霸面”族。当时腾讯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因没看清楚报名要求选错应聘岗位,他没收到笔试通知。心有不甘后,郝思远向同学打听了笔试时间地点,前去霸笔。
有意思的是,当日腾讯专为前来“霸笔”的40余求职者开辟了笔试专场,不过郝思远未能进入面试,但他随后打听到面试地点,又去“霸面”。虽然最终面试未过关,但郝思远认为,“霸笔霸面”为自己争取了机会。
记者在百度百科中输入“霸笔”二字,显示内容为“浑水摸鱼,占他人的笔试名额”,“霸面”则是强行参加面试。
记者随机采访了大四或研二的22名应届毕业生发现,除1人不知“霸笔霸面”外,21名学生都知道,其中17人有过至少一次的“霸笔霸面”经历,最多的一人有过三次经历。
对“霸笔霸面”,受访学生中态度各异。中国地质大学会计学的陈康(化名)坦言自己曾“霸面”三次,“霸笔霸面”者多因就业压力大,借此增加更多机会。武大法学院研二学生王磊则认为,“霸笔霸面”破坏了正常招聘的流程和规则,对其他同学不公平。此外,强行参加考试,也会给用人单位带来麻烦。
“这种现象值得肯定。”武汉大学招就处副处长吴红波说,“霸笔霸面”现象说明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招录方式关注度和适应度更高,学生更善于展示和锻炼自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