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椅

楼主 |
发表于 2008-2-9 15:03:31
|
只看该作者
包括对分析模型必要的修改。可能需要对某些类结构进行一些修改,这些修改的原因可能是编程环境的要求,或者为了重用以前的某些工作。比如定义界面部分、数据访问(数据库)部分。由于目前很多编程语言都可以可视化地设计界面,所以界面部分工作往往留到了编码阶段来完成。于是设计阶段的工作量并不大。 <font class="insert"></font><br/><font class="insert"></font><br/> 3、编码与测试 <font class="insert"></font><br/><font class="insert">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深入探讨。</font><br/> 进入编码工作之后,可能会发现前面分析或设计阶段的某些错误,这时应返回到前面的阶段进行必要的修改。测试阶段正如前所述,即使是小项目,也应该严格地进行测试,在此不再赘述。 <font class="insert"></font><br/><font class="insert"></font><br/> 4、人员的安排 <font class="insert"></font><br/><font class="insert"></font><br/> 比较小的项目,往往是几个人来完成,这几个人基本上从头到尾参加开发。在这几个人中,有一位项目负责人,负责分析、设计和协调的工作。由于项目小,项目负责人也要参加编程,那么这人必须把时间合理运用,据经验来讲,我们需要下面几点原则: <font class="insert"></font><br/><font class="insert"></font><br/> A .协调工作比自己去做更重要. <font class="insert"></font><br/><font class="insert"></font><br/> 项目管理主要工作就是协调,如果协调上出了漏洞,可能导致很大的问题,所以项目负责人必须随时监控各开发人员的工作,包括内容是否与要求发生偏差,进度是否滞后等等。只有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项目负责人剩下的时间才能用于编程。 <font class="insert"></font><br/><font class="insert"></font><br/> B .给每个开发人员明确的任务书. <font class="insert"></font><br/><font class="insert"></font><br/> 不管是用面向对象或者其他方法开发,分析、设计模型只是从功能的角度来描述系统。但是,具体开发时每个开发人员必须非常明确自己的任务,这些任务应该采用明确的文档来表示。 <font class="insert"></font><br/><font class="insert"></font><br/> C .让大家都大致熟悉设计模型. <font class="insert"></font><br/><font class="insert"></font><br/> 让每个开发人员都清楚自己所做的工作在整个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有时侯可能会发现设计模型中的漏洞,避免了各人的代码编写完毕之后又要修改的后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