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是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阶段, 包括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市场需求预测、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厂址选择、工艺流程和技术装备、主要设备选型、原铺材料供应、环境评价和劳动保护、消防、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以上各方面的综合分析和研究, 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程度和可操作性程度。这也是审批机关审查和批准项目上马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 但有许多项目的可研报告, 无论是市场预测研究, 还是经济效益分析、投资成本计算、工艺流程、环境保护等, 结论均是非常可行的, 而建设开始或建成投产后, 其经济效益并不好, 且许多情况与预测不一致。 项目的基本建设是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只要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在可研中没有预测到或分析到, 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建设和投入产出。这并不是项目可研人或项目执行人在前期工作时有意隐瞒了项目“不可行”的真相, 而是在可行性分析时, 没有充分认识到时代的变化, 没有进行“创造性”研究, 导致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分析结论不全面或不准确。 如何使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成为项目建设中切实可行的依据和操作手段, 应该是做项目评估人员的奋斗目标。虽然对项目的每一个方面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没有固定模式, 但只要对建设项目的每个方面, 用动态眼光去分析和思考, 就会使项目“可行性”程度和投资的成功率有所提高。
第一, 市场需求是项目得以生存的关键所在, 是项目可行性与否的基础条件, 对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可行性程度。 目前有许多项目在市场方面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市场容量是多少、国内外生产总量是多少、人均占有量是多少、市场缺口有多少等静态指标上, 这在以前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和在短缺商品的经济时代确实非常有效。 但现在, 我们已经从计划经济进入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 经济特征和经济管理手段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改革开放20 多年来, 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已经初步形成各种行业和各项产品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各类商品和市场日益繁荣, 在制造业, 如冶金、纺织、化工等行业的初级产品加工能力甚至出现过剩, 一般生活消费品市场出现了饱和, 初级的买方格局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做项目研究, 只用填补市场缺口的思想去研究产品市场容量就会过时。同时, 我们还应该深刻认识到, 国内许多产品的饱和和需求的不旺是相对的, 只是低水平、低层次上的相对饱和, 有许多高科技产品我们仍处于起步阶段, 还有许多产品得靠国际采购解决,即目前情况下的买方市场并不能简单地称为供过于求, 在更多的方面表现为产品的结构失衡。 所以, 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 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就应用新的思维方法去考虑问题, 应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政策精神, 着眼于产品的功能及其市场定位分析, 例如, 在明确所生产的产品在产品链中属于初级产品、配套产品或中间产品还是最终消费品的同时, 还要研究它与相关产品的关联度和差异性、产品在行业结构层次中地位是什么、产品的消费对象以及该消费层的需求潜力有多少等, 同时, 还要明确某种产品目前在市场上的发展阶段, 如创新初期、稳定发展期或已经到产品成熟期, 市场是否趋于饱和或已经饱和等。 在不同的产品发展阶段, 其对应的市场供需特征显然是不一样的, 且产品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也是不同的, 而且, 在做市场研究时,尽可能多地借鉴同类或同性质产品在市场上的成败经验, 也有助于对本产品市场地位的认识和作出较为准确的市场判断。 对高新技术产品还要研究其行业壁垒、技术壁垒和投资壁垒等问题。如果某产品的技术和投资壁垒高, 相对来说行业进入就不太容易, 竞争就会小些; 而对于技术含量低、投资成本低的产品, 则行业进入就容易, 重复建设的可能性大, 就会造成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含量的高低也是相对的, 它与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掌握和普及程度有关。谁能说电视机曾经不是高科技产品呢?而现在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这类产品的市场也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再如,VCD 在短短的4 a 时间能发展成为一大产业, 甚至引发VCD 大战, 1 台VCD 的价格从几千元降到几百元, 使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也许在VCD 上市初期, 具有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可能会获利滚滚, 而其后的跟风者则只能是保本微利或者血本无归了。 其实,这正是市场规律发挥作用、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 所以, 充分认识产品生产中技术壁垒的高低, 可有效预测一段时期内的产品市场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程度, 从而有效回避市场风险, 这样作出的可行性研究的可信度就会提高。
第二, 项目投资的最终目标是要有产出, 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而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的前提之一是产品的价格取值。任何产品的价格都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动, 我们在项目前期对产品价格的确定与项目建成投产后的价格情况是否一致是经济效益分析是否可行和可信的关键所在, 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对产品的价格及其变动周期做动态分析和概率分析,即3 a~ 5 a 以后某产品的价格定位于某值的可能性有多大。目前, 许多可研报告中产品的价格取的是现值, 而且产销率为100 % , 这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太可能的, 取这样的参数做出的经济效益分析就会与投产后的实际效益不一致, 或出现完全相反的结论。 所以, 具体分析产品建成投产后取得何种经济效益的概率是多少, 较只用敏感性分析得出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第三, 工艺流程、技术装备和设备选型等是项目的核心。 因工艺路线问题或设备选型不到位, 拖延了项目投产或使产品丢失了市场, 这种情况也常有发生。 它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 但在前期调研中, 坚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去选择工艺技术, 可以减少因预测不全面而形成的风险, 所以, 我们在做技术方案时, 不仅要选择成熟的工艺技术, 还要注重其科技创新的力度, 使其在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及其市场竞争力的同时, 还可以有效降低我们的投资成本, 以实现项目方案优化的最大值。 这也应该成为我们可研工作的一个重点。
第四, 可研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它是项目能否如期建成的关键。 为了严把项目前期工作的投资关, 我们在可研审批之后, 还有一道初步设计的审批程序, 以控制投资规模。 但在目前的建设中, 项目投资超概算、概算超估算极为普遍。 因此造成的投资缺口, 就有可能形成半截子工程, 使项目骑虎难下。 项目投资一超再超, 有许多复杂的原因。 但只要我们坚持用科学的手段和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去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其可行性研究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就会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