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_2024年软考学习应考交流_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

标题: 西部金融竞争力的测度与比较 [打印本页]

作者: 翔羽    时间: 2006-6-19 08:39
标题: 西部金融竞争力的测度与比较

西部金融竞争力的测度与比较

陈颖   徐璋勇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8

摘 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关键要素,使得在进行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时必须给予区域金融竞争力以高度的关注。本文在对现有关于金融竞争力涵义和指标体系研究现状评述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特点和金融发展的阶段,以金融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为原则,构建了区域金融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西部十二省市为样本,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西部地区的金融竞争力进行了测度。根据各地区的竞争优势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区域金融 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

大量的研究表明,区域金融竞争力与区域综合竞争力之间具有相当高的正相关性,而且随着金融作为一种经济发展要素重要性的提高,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也表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但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文献发现,究竟什么是金融竞争力以及怎样评价金融竞争力等问题,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基于此,本文将根据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特点和金融发展的阶段,以金融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为原则,对区域金融竞争力的含义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以初步的探讨,并根据指标体系选取数据对西部十二省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测度和比较分析。

一、研究文献回顾

竞争力是一个古老却又崭新的概念,但长期以来的研究多集中于从国家层面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和从企业层面的企业竞争力研究,着重于探讨形成一个国家或者企业竞争力的原因、机制与结果。对于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

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于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在研究方向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现有的行政区划为范围,对中国各省、市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如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组(2003),肖红叶(2004);另一类是对有关行业和领域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如焦瑾璞(2002),林汉川、管鸿禧(2004)。显然,金融竞争力属于行业竞争力的研究范围。

目前国内关于金融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1)对金融机构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内部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其中对于银行业竞争力进行研究的如于良春,鲁志勇(2003)、赵亮(2002)、焦瑾璞(2002)等;对于保险业竞争力进行研究的如施建祥赵正堂(2003);对证券公司竞争力进行研究的如王益,齐亮2003)、刘加2003)。(2)对区域金融竞争力的研究,在此方面的研究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特定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金融竞争力进行测度,如王仁祥、孙亚超(2004)对武汉金融竞争力的研究,刘伟、潘宏胜2004)对东部沿海11个城市金融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二是在研究区域综合竞争力时将金融竞争力作为其中的一个因素进行的研究,如倪鹏飞(2001)、左继宏,胡树华(2004)。(3)对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在现有关于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文献中,大多数是以IMD的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扩展来构建的,如李正辉,吕忠伟(2005),雷宏(2004),王仁祥、孙亚超(2004),刘伟、潘宏胜(2004),左继宏,胡树华(2004),陈庆尧,谭云飞(2004)等。其中王仁祥、孙亚超(2004)将金融竞争力设为目标层A,在此基础上列出7个中间指标,并选取了79项基础性较强的指标项来衡量金融竞争力[1];刘伟、潘宏胜(2004)在对沿海地区三大区域11个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测度时,将金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分为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金融机构发育程度、直接融资实力和企业财务状况五大类共29项指标[2];左继宏,胡树华(2004)在研究区域竞争力时把金融竞争力列为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八个一级指标之一,使用存贷款和金融市场两个二级指标来对其进行衡量[3]

比较分析以上学者构建的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我们认为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王仁祥、孙亚超(2004)构建的指标体系比较全面,几乎覆盖了金融竞争力所应包括的各个方面,但缺点在于理论基础似乎有所欠缺,逻辑思路并不十分清晰,各指标之间缺乏明显的联系;此外,其中选取了很多定性指标,而将这些指标要进行量化则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度。刘伟、潘宏胜(2004)设计的指标体系较为简洁合理,可以反映各地区金融竞争力的强弱,但指标之间的层次性不强,五大类指标并不平行,加上数据的可得性问题,指标项的设计并不完整;刘伟、潘宏胜(2004)仅使用存贷款和金融市场两个二级指标来衡量金融竞争力,指标设计太过简单,不能够充分说明各区域金融竞争力的强弱。相比之下,我们认为,

陈庆尧,谭云飞(2004)在构建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时认为必须包括金融体系和特定环境两个部分[4],而金融体系又包括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的构建思路,不仅理论基础牢靠,而且逻辑思路清晰。本文的研究,也以此思路进行。
作者: 翔羽    时间: 2006-6-19 08:40

二、区域金融竞争力的内涵界定

根据现有对区域竞争力的研究,认为区域竞争力就是能支撑一个区域持久生存和发展的力量,即一个区域在竞争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区域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占领和控制市场的能力,为其自身发展所具备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5](王连月,2002)。以此思想,我们可以对区域金融竞争力给出如下的界定:区域金融竞争力就是该区域的金融体系在与其它区域的竞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它表现为该区域所拥有的金融资源的数量、利用金融资源的成本、获得的便利性,金融产业的整体及局部效率,金融产业的发展潜力,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对外开放水平以及相关的外部金融环境。简单的说,就是该区域在金融资源吸纳、配置过程中的突出优势。在此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区域金融竞争力是一个动态概念,即区域金融竞争力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先天赋有或继承的。传统理论总是根据某地区特定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来确定某个地区在某些特定产业中能否取得持续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性加强,金融可以被看作一种资源,金融竞争力更多地依赖于竞争方式、电子通信、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的重视程度等;显然,这一切均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区域金融竞争力是一个整体概念,即一个地区具有金融竞争力,并不意味着该地区所有的金融机构、各项相关指标在进行横向比较时都具有竞争优势。换句话说,区域金融竞争力衡量的是一个区域金融产业发展的整体状况和潜在优势。

3)区域金融竞争力是一个规模与效率相兼顾的概念。一个地区具有金融竞争力不仅仅意味着该地区金融业规模的扩张,而更看重的是金融业质量的提升,即金融竞争力的提高不在于增加了多少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而在于整体及局部金融效率的提高。

4)区域金融竞争力的评估不应只着眼于金融体系本身,而应将金融外部环境纳入其中。因为任何金融活动都无法独立于外部环境而进行,一个地区的金融体系只有依赖于良好的金融环境才可能使其内在的竞争力发挥和表现出来。

三、区域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思路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根据以上对区域金融竞争力内涵的界定,我们认为区域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即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不仅要反映区域内金融资源的现实状况,金融规模的大小,还应反映出该区域金融行业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和发展潜力;同时,也要将区域金融的运行环境纳入评估范围之中。

2)可操作性原则。在遵循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必须对反映金融活动的各种指标进行适当的简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相关指标计算所需要的基本数据能够从现有的地区综合统计年鉴和专业统计年鉴取得,从而使区域金融竞争力的评估更具有操作性。

3)层次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有系统性,尽量做到既无冗余又能说明问题、既有静态描述又能反映动态过程、既能说明整体水平又能衡量局部效率;即有理论基础,又在逻辑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二)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遵循区域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我们认为区域金融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金融体系竞争力指标和金融生态竞争力指标;为了反映金融竞争力的动态变化,对这两个方面又需要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进行评价,以反映区域金融的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由此可以构建一个区域金融竞争力评价的2X2矩阵(见表1)

1                      区域金融竞争力评价矩阵

 

 

区域金融竞争力

 

 

      现实竞争力

     潜在竞争力

金融体系竞争力

金融体系现实竞争力

金融体系潜在竞争力

金融生态竞争力

金融生态现实竞争力

金融生态潜在竞争力

需要予以说明的是:(1)金融体系是依赖于金融环境而发展的,金融体系竞争力是通

过金融规模竞争力和金融效率竞争力表现的,金融规模反映量的优势,金融效率反映质的优势。在评价金融竞争力时,我们更看重金融效率的提高。(2)现实竞争力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它是潜在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区域当前已经具有的能力。(3)潜在竞争力以现实竞争力为前提,反映各区域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趋势,是金融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用各个具体指标的增长率来反映。(4)对金融竞争力从现实竞争力与潜在竞争力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是基于如下认识:潜在竞争力比现实竞争力更为重要,因为竞争力不仅表现为现在,更重要的表现为未来的发展态势,如果仅是存量规模大,而没有增量优势,该地区的金融体系就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劣势。(5)金融生态是金融体系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传统上总认为竞争力是一个地区或行业所具有的舍弃掉外部环境因素后的东西,但是金融生态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它直接对金融体系的规模与效率产生促进或者制约作用。因此,区域金融竞争力评价必须将其纳入其中。根据金融与经济的关联机制,我们选择四项指标评价区域金融生态:区域经济实力、区域开放程度、区域基础设施和区域信用环境。之所以如此选择,原因在于:一是区域经济实力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总体发展已经达到的水平层次,它是未来发展的平台和基础。二是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开放程度与区域金融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三是金融体系发展的规模和效率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高度相关。四是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法律法规的完备性以及执法的公正、公开性等因素也对金融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

NB9itDcV.doc (582.5 KB, 下载次数: 2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9 8:41:00编辑过]





欢迎光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_2024年软考学习应考交流_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 (http://bbs.tuandui.or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